观复博物馆有感

3
162

相比图书馆、美术馆、音乐会、看电影,我更喜欢去博物馆,即因为这里有包罗万象的藏品,很对我的胃口;又因为这里舒适安静、物美价廉、四季皆宜;更重要的是,看着一件件实实在在,风格迥异、用途不一的物件,听着、聊着它们背后的故事,永远不缺少话题、也不会感到寂寞,谁能不开心,不喜欢呢。

饮茶方式的发展、变迁和理由 — 茶具背后隐藏的故事(简单)

从“隋唐”时的“煎茶、煮茶”,到“宋元”的“团茶、饼茶、斗茶、点茶”,费时、费力、费钱,一直是上贡和高层装逼、享受用的;朱元璋的一纸“只收散茶”的诏书,让冲泡茶变得更简便起来,茶也顺理成章的走进了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成为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硬木家具里的软屉和硬屉(妥协)

国内硬木的产量并不高,所以明朝之前硬木家具并没有盛行开来,随着明朝开放海禁,大量的紫檀、花梨、黄花梨、酸枝、铁梨、乌木、鸡翅木等进入了中国,人们也逐渐被硬木的纹理、色彩、性能等吸引,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家具。不过各地的做法还是有区别的,就比如桌面、椅面、床面,广东沿海不缺木料多用独板和拼板(硬屉),苏州一带靠近内陆,材料珍贵,多用棕、藤、丝线等编织(软屉),但各有各的实用性和美。

另类的窗户纸(时尚与实用)

你能看出这些窗户上用的是什么吗?看着窗户很粗糙,本来以为是某种特殊纸呢,做梦也没想到,上面这些是一块块的贝壳做的。当时的背景下,只有富贵的人家才会用纸或纱做窗户,而那些生活在太湖边上的渔民会在不忙的时候打磨一些贝壳代替窗纸,美观且实用。

窗棂上的家训与现实生活(有忙、有闲、有软、有硬)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早已超出了古人的想像,但最根本的需求、为人处事、人与人的交往,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忙闲相宜、松紧有序、软硬有度、相互理解……

猫咪眼中的博物馆(换个视角)

走进博物馆,也许我们不知道景泰蓝是从哪儿传过来的、措金银和镀金银有什么区别;

也许我们不清楚汝窑是哪个时期的、哪些是官窑、哥窑在哪里,什么是定窑、耀州窑、磁州窑;

也许不了解钧窑上的色彩和纹理是怎么来的(氧化铜)、青花用的什么(钴)、怎样烧的粉色(金);

所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获取便利的时代,可以很容易就能搞到,并且吸收消化这些专业的知识;

但又如何,先不说咱们不是做这行的,就算是从事这些行业,几百年、上千年前的技术,又有多少能直接用的上;

所以我觉得,走进博物馆更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它们设计、制造、发展的背景和故事后,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启发。

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