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常常的周末,平淡中充满了幸福

6
147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就存在于荤素搭配、咸淡之间。

周六上午跑了一躺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现在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小小的市集,十几个摊位,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买了些南瓜花、藕和黑猪肉,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花了小300大洋,好东西真心不便宜。这也是另一位,在浙江做有机农场的朋友常唠叨的问题。

记得俊梅就住这边,有一年多没见了吧,原本计划去打球,转眼一想,去奥森转转也不错,感觉今年的蚊子比去年的少。虽说天气没那么热了,但两人多高的芦苇里,还是闷要命,不知道下面有没有芦笋。桥上的薰衣草已经没有香味了,明显感觉桥西的莲蓬比桥东的多,那些能够到的都被别人摘走了,就听边上的姐姐和老公合计:要不咱们也学猴子捞月吧,你抓着我的脚,我去采莲子。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嘿嘿,放心只是想想而以。

这两年来的人多了,园子里的鸟儿明显少了,挂在树上的柿子长了一层的虫子,山楂、海棠果到是挂满了树梢。本以为周六的下午,应该不堵车,没想到还是被堵在了鸟巢,打听过后才知道,原来“五月天”要开演唱会,难怪这么多人,我就不跟你们抢位置了,咱回家。

取一小把淀粉,打上两个鸡蛋,再放些盐和十三香,打成糊,南瓜花去掉花蕊、洗净、摔干后,裹上糊,再放油锅里煎孰,就是地道的油酥南瓜花,趁热吃,外酥内软,那叫一个过瘾……,红烧肉、糖醋藕丁、凉拌茄子,流口水不,有时间来家尝尝我的手艺,呵呵。

总说时间都去哪儿了,别人咱不清楚,起码我的,有一部分放在做饭上了。也不是爱好,只能算是生活所需的某项技能吧,不过,做这类不太需要动脑子的事情时,更容易让人静下来,也总会有些有意思的想法在脑海里闪现。

年轻人聚在一起是件好事情。

周日组织了“金子塔原理”,一个关于设计师逻辑思维训练方面的公益分享,嘉宾给出了一道“沙漠求生”题,让分组讨论,如何从沙漠中的空难成功获救。这帮小祖宗,要说逻辑思维、说服力、团队协作,个个是高手;但要说生活常识,个个是小白,而且是“白”得闪瞎狗眼那种。想想也是,来参加活动的,要么就是科班出身,要么就是从事相关工作的,自然一点就通,手到擒来;但对于生活,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当下社区的细分工,好像总缺少一份思考,虽然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晚上几个人一起聚餐,世斌他们刚从台湾到大陆,大家聊着各自的生活和故事,台湾腔、浙江调、山东方言、北京话,混一起,难怪老外说中文难学,呵呵。

杨杨和辰杰谈论用假期+年假组成的长途旅行,看着他们十几天、一个月的行程,或许房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更喜欢隔三差五的同城小聚或三五好友周末一起去散步,又或是假期挽着爱人的手悠闲的走过一条条安静的小巷;前者在忙碌的都市里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总让人开心,后者两人的记忆总比一个人更久远、更美好,也更值得回味。

辰杰打算回杭州发展,浙江的生活环境比北京要好太多了,不过长期在外求学、工作,家乡的并朋友不多,回家后,人脉、生活、社交都需要重新建立,想想就头痛,听到他说这些,心里想着如果“雨石驿站-杭州站”早点成立,或许辰杰就能少一些纠结。

几乎每个在外漂泊的游子都会遇到这类的问题,在30岁左右是个结点,平衡工作、婚姻、生活、教育、家庭等方面,是留在这个熟悉的城市,还是做其它的选择,一旦离开,新的城市、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该如何更好的融入进去?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如果某个社区,在生活方面,有自己认同的理念,又有足够多的活动,并把相同属性的人聚集起来,那就可以把这种转换成本降到最低,无论换到哪座城市,都可以无障碍融入生活,找到归属感。

雨石驿站就是这样一个专注“三次元”的城市生活社区,你我携手打造。

6 COMMENTS